新闻动态 News Information
  行业新闻  >>  研究  >>  安防10月电销交易指数:行业应因市场需求而变


安防10月电销交易指数:行业应因市场需求而变


转载    上海安防网    上海安全防范报警协会   2012-11-06

金秋十月、秋风送爽,正是一派金色丰收的季节。这个十月也是国内发生很多热点事件的时间,从至今仍是政客谈论焦点的钓鱼岛问题。再有,各地纷纷爆出的校园安全事件,目前已成为社会新闻以及百姓口中的人们“谈资”。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希望,如何安心让每个孩子在校园环境中成长是每个家长都关注的问题。安防行业的监控设施就变成每个校园必备的配套设施,这也让家长多了一份安心。

安防行业中的企业,大多拥有监控产业,目之所及遍布大街小巷政府机关的监控系统。近年来,风靡一时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如何顺应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大在校园以及社会生产中的应用,或许是生产者与消费者都应正视的主要问题。

一 10月热门产品TOP10排行

根据慧聪安防网市场检测数据分析可知,10月安防产品前十热门搜素词发生了些许的变化。排在前十名的分别是:防盗报警、矩阵、高清摄像头、摄像头、监控摄像头、网络摄像机、高速球、摄像机、红外摄像机、门禁。之所以防盗报警以及摄像设备获得高搜索量,与10月份市场的需求密不可分,原因大致为加强保障社会安全建设、十一期间出游以及喜宴嫁娶和楼市回暖的影响。

10月热门产品TOP10排行

二 安防网十月十大热门产品供求对比分析

根据安防行业十月市场指数分析可知,十月安防业供求关系出现小幅变化但大体趋势仍处一致。供求变化失衡的行业是摄像头、摄像机出现求购大于供应的趋势。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也与10月份众多热会热点事件的发生有很大关系,人们对自身安全以及财产越来越重视,使得安防设备在最近出现了求购上涨的趋势。这就提醒我们商家,生产产品的同时要随时关注市场需求与变化,才能在市场中始终保持良性有序的发展。

安防网十月十大热门产品供求对比分析

三 10月安防行业供应商分布区域

10月安防行业供应商分布区域

10月由安防网电商指数分析可知,本月华南地区一直保持着安防行业发源地的优势,仍然占有着超过半数的安防生产企业以及经销商,60.58%的市场份额仍然是华南地区的骄傲。从整图中可以看出,西北地区以及东北地区市场份额还不到1%。“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如何因地制宜、取长补短、发挥自身优势是两地区需要考虑的问题。另华北、华东地区也分别占有10.56%和22.05%的市场份额。

安防行业10月的热点供应城市

安防行业10月的热点供应城市中,广东省、上海市、北京市、山东省、河南省、浙江省、江苏省夺取了前几名的位置。排名虽有微变,但未变的仍然是第一把交椅广东省,一直以来广东省供应商一直都占有市场较大部分的份额,10月仍是以58.32%的安防供应市场份额稳坐第一。上海市与北京市分列2、3名。但两者之间差距并不是很大。

四 安防行业十月热门城市采购商分布

据10月安防行业电销交易指数分析可知,华南地区仍已绝对的优势位居第一。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如交通、地区发展、产业分布等。华南地区的发展起步较早、东北地区因其拥有众多的老工业城市而位居第二。各地区如何提高自己的比重,要在现有的优势以及局限性中找出有效的办法,改变排名两极化的情况。

安防行业十月热门城市采购商分布

华北地区虽有22.22%的市场份额,但与华东地区的距离并未拉开,并仍与华南地区存在较大距离。如何保持优势并迎头赶上,争取市场中更大的比重是华北地区各城市需要思考的!

五 安防行业10月全国热门城市求购盘点

据10月安防电销行业指数分析显示,全国热门产品采购前十的城市依次是广东省、河北省、山东省、北京市、山西省、上海市、浙江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重庆市。除广东省外,其它城市及地区分别出现了相同的市场份额。并且相差距离不远,这也表现出有些地区在10月份已取得很大的进步,相反的有些出现了退步的现象。

安防行业10月全国热门城市求购盘点

总结10月的安防市场,各大地区的分布如初,只有极小部分出现波动。各排名变动不大,安防产品中10月份凸显的产品中,报警以及摄像类产品询问度提高与社会热点事件、以及和谐城市建设、生活配套设施的建设密不可分。近期,建设配套设施的工作仍在许多城市中开展商家应更好地利用这一有利的资源、抓住机遇。但切勿盲目跟风,打破应有的供需平衡的市场关系。




返 回


* 版权声明 *
本文来源上海安防网,经上海安全防范报警协会授权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海安全防范报警协会成立于1992年,目前协会共有会员单位700余家。会员单位包括从事安全技术防范产品科研、开发、生产、经营、推广应用、技术培训、信息服务、安全技术防范工程设计、施工、维修等技术服务和安全防范行业宣传教育、出版、印刷等的企事业单位,其中60多家会员单位为外资和中外合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