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News Information
  行业新闻  >>  国际  >>  一亿四千万美元,印度安防的“中国模式”能成功吗?


一亿四千万美元,印度安防的“中国模式”能成功吗?


转载    安防知识网    上海安全防范报警协会   2018-10-16

  有人在知乎上问了一个问题:“哪个国家有望成为第二个‘中国’?”,结果其受到了特别整齐的回复:印度!   这并不是读者杜撰的一个段子,而是被当今社会公认的发展趋势。毫不夸张的说,同为人口大国,印度在文化、经济、科技、甚至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都在效仿中国进行复制粘贴。而抛开文化、经济不谈,本文就印度在安防领域的“中国模式”进行简单探讨。

  印度安防为何也选择“中国模式”?

  IHS市场报告曾指出,就出入口控制市场而言, 2015年印度出入口控制市场达7600万美元,到2019年将成长至1亿4000万美元。也就是说,印度安防市场拥有很大发展机遇。而为了将这份机遇紧紧拽在手中,印度安防同其他行业一般,也开始效仿“中国模式”。

  印度为何会选择中国安防模式进行粘贴复制,这应该是一个很容易理解的问题。因为从表面上看来,印度的确拥有复制中国安防模式的条件:国土市场广阔、成本低、人工众多、劳动力充足、安防理念普及不足……这一切看起来都与中国差不多。

  此外,除了安防领域,印度在文化、经济甚至在科技领域所践行的中国模式,都已经取得了不错的反响:在过去的某个时间段内,印度经济的确对中国实现了反超;数百家孔子学院落地印度;电子交付也已成为印度的主要支付方式,且印度正在打造下一个爆品“小米”……这些成功的案例带给印度的反思是,或许完全“copy”中国,印度也能早就下一个中国奇迹?

  还有原因在于,根据最新的IHS市场报告指出,亚洲即将成为全球最大的专业安防市场,在市场份额排名前5的国家中,有3个位于亚洲——中国、日本和印度。其中印度在亚太市场占有13%,全球市场占2%;而中国则占全球41%的市场量。印度要想扩大其全球安防市场份额,占据全球41%市场量且看起来“差不多”的中国不是最好的模仿对象,难道激进的“大日民族”会更合适吗?

  印度安防“中国模式”的两大体现

  有人笑谈,印度正在走中国60年代的老路。这似乎也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印度安防要选择中国的原因。印度对于中国安防模式拥有着迷之自信,相应的复制粘贴也轰轰烈烈地开始了。

  先从政策谈起。与中国大力发展“智慧城市”主题类似,印度也于2015年提出了“百座智慧城市”发展目标,计划在未来四年内在全印度建设100座智慧城市,在大多数邦设立至少2个智慧城市,以推动印度物质性基础设施(水,能源,建筑环境,废物,通信和ICT)和社会性基础设施(医疗,教育和娱乐设施)建设。

  印度的“百座智慧城市”野心看起来挺不错了,在中国已建立500座智慧城市的现景下,印度所料想的百座智慧城市建设也应该挺容易实现。毕竟这项政策颁布之后,也得到了广大印度人民的支持,谁不想生活在智能、便捷的生活圈里呢?

  再来看看技术。单就技术层面来看,视频监控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是中国安防领域落地广泛、应用最普及的技术了。而撇开视频监控技术不谈,当前中国的人工智能技术已经走到了世纪的最前列,在图像识别(人脸识别)领域,中国更是领跑全球,拥有三家人脸识别独角兽企业,在安防领域,中国已经建立了由AI摄像头搭建的世界最尖端监测网络,其目前所提及的安防思想已经上升到了“AI+安防”的大安防领域,中国安防市场正迎来以人工智能主力技术的新潮流。

  而对于印度来说,生物识别技术是印度安防发展的一大新兴产业。根据印度身份证管理局2016年5月的最新数据统计,已有超过10亿居民获得独一无二的生物识别编号。在未来的几个月内,每个印度居民的详细身份信息会被录入到政府的数据库中生物识别项目。而印度,正努力建成全球最大的生物识别数据库。 

  人脸识别作为生物识别的一大分支,庞大的数据库将有利于人脸识别能力的提升。一旦印度建成了世界最大的生物识别数据库,那么,刷脸出行的中国方式将成为其可以展望的未来生活。而在刷脸这件事上,印度最新的进展是:今年9月15日,印度国家生物身份识别系统管理机构UIDAI开始分阶段推出人脸识别功能作为额外的身份验证模式,首先从运营商开始;明年2月份,人脸识别系统将走进印度印度班加罗尔和海得拉巴机场,助力智慧机场建设……

  当然,印度安防的“中国模式”还体现在其他方面,例如大力发展云服务,建设数据中心等等,这些我们也就不多谈了。

  印度安防的“中国模式”能成功吗?

  在经济领域效仿“中国模式”,印度已取得了不少成功进展。可问题来了,“中国模式”引入安防领域,印度能成功吗?

  尽管印度安防已从政策、技术的方面入手跟进“中国模式”,但不可否认的是,和中国看起来“差不多”的印度,这种“差不多”却很难渗透至安防领域。

  单从政策来讲,由于印度城市地区供需差距过大,“百座智慧城市”在印度境内并未结出真正的“果实”。目前看来,由于印度政府提出的“百座智慧城市”建设目标还较为模糊,并缺乏相应的明确定义和指导,其智慧城市计划很难无挫折的走下去。

  而政策并不是印度安防“中国”模式的最大痛点,印度安防“中国”模式的难题在于缺钱和不智能。

  有资料显示,印度2017年GDP为25414亿美元,世界范围内排名第七,表面上发展迅速,但细细看来,与中国122503亿美元的GDP总值来看,两国之间还存在非常大的差距。且有相关机构的资料显示,仅从机场安检市场来说,印度政府至少需要花费数十亿美元来提高机场的扩容能力;在印度的第一批33座智慧城市建设中,包括政府资金和私营资本在内的项目总投资已达8078.9亿卢比(约合120.8亿美元)。按照这个数值来算,要建成一百座智慧城市,印度至少要投资366亿美元,这其中还不包括技术支出。至少落后中国十年以上的印度,根本不能同中国一般在安防领域注入大资金。毕竟印度急需解决自身的贫富差距问题。

  再来看智能。这点笔者仅想用印度策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波西斯·塔拉普莱瓦拉的话来概括:“国际上通常认为智慧城市是依靠科技、信息技术与大数据来有效解决城市问题,但印度的建设项目显然没有那么‘智慧’。”连政府人员都认为印度的智慧城市不智能,百姓还会觉得智能吗?

  但是,我们也不能对印度安防“中国模式”进行全盘否认。随着中国安防企业开始大举攻占印度等海外市场、印度城市城市化速度的加快以及印度物联网市场的日益增长等趋势下,未来随着基础设施的增加以及城市公共安全的部署,拥有1亿4000万美元的印度,在全球安防的市场占有量将大幅提升。

  而现在,一切都只是时间问题!




返 回


* 版权声明 *
本文来源上海安防网,经上海安全防范报警协会授权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海安全防范报警协会成立于1992年,目前协会共有会员单位700余家。会员单位包括从事安全技术防范产品科研、开发、生产、经营、推广应用、技术培训、信息服务、安全技术防范工程设计、施工、维修等技术服务和安全防范行业宣传教育、出版、印刷等的企事业单位,其中60多家会员单位为外资和中外合资企业。